10月12-14日,2023中国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举办。10月13日,“标准化引领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”平行论坛如期举行,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,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标准化建设专业委员会承办。
平行论坛上,绿城服务董事会主席杨掌法带来了题为《再造一座欣欣向荣之城——新时期行业标准化思考与探索》的主题演讲。分享内容包括三部分,第一,物业行业的标准化细分。第二,以人为本的标准化。第三,从企业的标准到行业的标准化,共融共生,共同高质量发展。
01 物业行业的标准化细分
行业回归高质量发展的当下,很高兴在深圳,这个行业出生地,来谈一谈行业标准化的探索。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,是不断变化的,因为服务对象不同,项目类型不同,提供服务的人也不同,所以应该把我们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分。
住宅不管是多层、高层、别墅,标准是大同小异的,非住宅的医院、机场、高铁等等,标准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,包括商业逻辑关系也完全不同,所以不同的业态有不同标准,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标准。
现在物业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从传统的基础物业服务,到生活服务,再到城市服务,行业的标准也要因为服务外延发展来设定新的标准。
比如,从冬奥会到大运会再到亚运会,这些国际赛事的服务中,服务内容没变,但服务标准在不断提升,所以阶段不同,业态不同,每个领域里面的服务标准应该进一步细分与发展。新标准引领新方向,新方向为行业未来创造更多可能。
02 以人为本的标准化
所有服务都是由人提供的,也是为人提供的,人是成事的根本,也是服务标准落地的基石。绿城对员工和企业做了充分定义,企业往往被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,绿城则定义为一个发现和实现员工成长和发展的平台。员工是我们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,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是各级管理层的第一要义。不同层级不同工种的人员,需要在选、育、用、留方面适配不同的标准。
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的岗位,一个是我们的项目经理,项目经理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画像,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做项目经理,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培训,绿城提出了一心四力,即服务心,产品力、品质力、本体力、维系力。每个岗位都有一心四力,但内容不同,标准不同,比重也不同。
有了这个项目经理,还应该有扎实的组织细胞,其中又出现一个关键角色,就是服务管家。管家作为业主生活服务落地的核心力量,是客户信息的收集者、需求响应的协调者、服务产品的推荐者、后台能力的评价者、社区和谐的宣传者。
留需要一个全景关爱标准体系。我认为,对于每一个员工,永远都不要作为成本来看待,而是一种财富。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,我们希望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待遇,让员工在物业行业这个平台上得以成长和进步,以从事这个行业为荣。
03 从企业的标准到行业的标准,共融共生,共同高质量发展
基于以上的一些行业标准认识,我再从自身公司实践探索角度,跟大家谈一谈,绿城的一些做法,供大家参考。
绿城服务已经建立了自循环,自生长,贯穿全业态、全周期的服务标准、人才标准,并形成了标准化输出的服务产品与服务模式。
一是,服务生态,标准构建。创造性事务的体系化,流程性动作的标准化,不断夯实全业态基础物业管理核心底盘与生活服务、生产服务两翼,构建绿城一体化综合服务力。
二是,培植美好,能力跃迁。绿城服务打造一个“六航四桂三埔双聚双平台”。绿城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学校,我们通过自身的赋能和培养,从新员工的入行开始,让他能够真正地从一个职场的新人变成业内人员,我们通过“启航计划”,培养优秀的项目经理;我们通过“远航计划”,培养优秀的管理梯队。我们通过带教体系,自身轮岗的发展体系,让绿城所有的人员在全国这样的范围里形成人才发展机制。
品质联盟作为绿城服务基础物业管理、生产生活服务、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传播者,调用绿城服务的产品体系、人才管理等服务标准,通过驻场专家团队陪伴成长,输出项目管理、企业经营提升的服务解决方案,推进物企服务能力的提高。
标准是规则,是行业之道,更是人心与理想。
心怀“让更多的人享受绿城高品质服务”的理想,传播绿城经验,传递服务价值,通过设定模式和方法,以标准为纲,以团队为本,再造一座生生不息,欣欣向荣之城,这并非是自己的绿城,而是与行业共融共生,共同高质量发展的理想之城。